在王亚平的身上有很多身份,女儿、妻子、母亲,最让她感到自豪和骄傲的还是女航天员这个身份。王亚平曾经在2013年和2021年两次出征太空,尤其是最近的一次,她和两位战友在太空停留了半天之久,那么在王亚平的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一、成为女空军飞行员 2013年6月26日8时左右,神州十号飞船成功着陆,一个半小时以后,王亚平作为第二个出舱人员,踏出了太空舱。这次的成功飞行,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大进步,而且也是王亚平事业的转折点。 王亚平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1980年出生于著名的樱桃之乡张格庄村。初中毕业时,王亚平瞒着父母偷偷改了志愿,报考了高中,就是这次大胆的选择,为王亚平后来的航天员之路打下了基础。 高考的时候,王亚平正好赶上了我国招收女飞行员。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八年才会赶上一次,王亚平毫不犹豫就选择了报考。 那年的王亚平刚好17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而且顺利通过了所有测试和体检。在进入飞行学院前,王亚平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仅剪短了头发,而且已经想象到了自己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每天肯定还需要进行各种高强度的训练。 每当王亚平回忆起第一次跳伞的经历时,她仍然心有余悸,看着同学们陆续跳下去,王亚平也鼓起勇气,一下子跳了下去。空军飞行员是有淘汰机制,王亚平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1999年,王亚平通过了严格的选拔,来到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飞行生涯。彻底改变王亚平人生的还是2003年,那一年杨利伟成功出征太空的消息传遍祖国大地后,王亚平也梦想着此后自己以后也能有一天飞向太空,那一年她正好23岁。 二、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 2009年,王亚平终于等来了机会,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开始招收第二批航天员,而且更加让人惊喜的是,当时的那批航天员中还包括女航天员,王亚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了顺利通过了各种考核。 在中国,航天员的主要选拔都是从歼击机飞行员内进行筛选,成为歼击机或者强击机的飞行员是成为航天员的第一步,然后在毕业后的适当时机下参加航天员的选拔,这个周期差不多五年一次,而且还需要候选人的飞行时间大于600小时。 航天员的生活其实非常艰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更加考验人的是极具挑战性的航天试验环境训练,而且这些训练要求极为苛刻,必须要做到没有任何失误。 航天员的训练从来都不分性别,男女都是一样的要求,没有任何的差别对待。在王亚平的日常训练中有一项是模拟失重环境进行出仓,她要穿着特制的衣服,反复在水里进行训练,一次训练一般都是四五个小时,为得就是要形成肌肉记忆。 2013年3月,王亚平入选“神十”任务乘组,作为女性航天员的她,还成为我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这一路走来,她付出的辛苦被周围所有人看在眼里。 三、丈夫在背后默默支持 王亚平的丈夫赵鹏也是飞行员,两人在2003年的时候步入两人婚姻的殿堂。当时因为都是飞行员,他们俩平时工作都非常繁忙。 在得知妻子入选航天员以后,赵鹏二话没说放弃了自己的晋升机会,陪着妻子来到了北京。在王亚平训练期间,赵鹏成为了“贤内助”,承担起了一切琐碎的事务,为得就是让妻子安心投入到训练中。 当初他们本来约定好准备要一个孩子,可是因为执行任务,这个计划不得推迟,而赵鹏并则选择无条件支持妻子。直到王亚平第一次从太空回来的三年后,已经36岁的她终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每次一谈到这个爱情的结晶,王亚平和丈夫赵鹏满眼都是爱意。现如今他们的女儿不仅已经六岁了,而且王亚平还能享受到四项优待。 首先,就是孩子可以免费进入航天幼儿园,以后升学还有被优先录取的机会;其次,未成年子女探亲,部队承担一切费用,另外为了让军人安心工作,部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会解决探亲中的一系列苦难和问题;再次,军人因为工作调动,家属选择随军,部队解决落户和升学的问题;最后,军人子女在十八岁之前都可以享受到部队提供的免费医疗。 结语 2021年,再次执行太空任务之前,王亚平和女儿有一个约定,那就是上太空为女儿摘星星,在此后的六个月时间里,“摘星星”不仅是一个小女孩的梦想,也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牵挂。 直到王亚平再次回归地球,笑着跟大家打招呼的那一刻,我们知道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圆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梦想更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