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首页 网事天下 健康 E店宝总裁陈涛:揭秘电商价格战内幕

0

0

收藏

分享

E店宝总裁陈涛:揭秘电商价格战内幕

悠悠小生 · 2012-9-6 10:39:20
  在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8.15发起价格战的时候,也许你不会注意到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正在举办电商大促销:限名额大促销以及年后大庆。随着刘强东一条号称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的微博,正花钱大把投广告、在传统媒体上做宣传的电商圈热闹了。
  刘强东邀请对手介入,成功完成插入式的营销战略,并高调引发口水战,引来大量媒体及消费者的关注。不错,这是最好的营销机会。苏宁易购、国美电器、库巴网、易讯等纷纷加入,无外乎是宣称自己的价格才是最低。不管京东的目的是不是只是做宣传,但这着实是给了竞争对手一个最好的营销机会。
  谁是价格战的真正对手?
  此次价格战的实质是,大电商的平台入口之争。平台的促销根本不是资本战,而是电商平台为争夺广告和客户资源战。淘宝成为此次价格战的真正受害者。
  价格战的消息瞬间在微博和媒体上流传开来,唯一没有动静的是电子商务的老大——阿里巴巴。
  而8 15当天的舆论似乎都指向了京东并没有真降价,舆论的原因是在微博以及各媒体上流传的一份报告:京东先涨价后降价,在苏宁易购、国美和京东的价格战中,京东是降价幅度最低的。而这份报告正是出自于阿里巴巴旗下的比价网站一淘网。
  事后,刘强东也多次指出,这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隐蔽作战方式。根据Alexa当天的数据排名显示,京东苏宁易购以及参加价格战的电商网页排名均大幅上升,只有淘宝天猫不升反降。
  阿里巴巴为什么这时候隐蔽作战?因为这次价格战的目的是为平台争取广告和客户资源。而派一淘参战,不仅给了竞争对手抓住把柄的机会,也没有给淘宝等带来流量。阿里巴巴这次的选择并不聪明。
  目前,京东已经有60%的收入来自于POP开放平台,今年5月份,京东流量首次超过天猫,成为天猫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次价格战,京东利用微博营销和媒体造势,从而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入驻京东,也争取更多的广告商。
  未来,京东和苏宁易购的意图不仅仅是一个渠道商,而是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POP开放平台。这次的价格战,正是一次绝好的营销机会,无论何时,开放平台级别的电商都必须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规模,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用户,也就争取了更多的平台入口。
  在电商时代,用户选择你的理由是:拥有更好的购物体验,或者更低的价格。购物体验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东西,因此,要争取到更多的平台入口,这次电商大头们选择了一个能速速见效的方式——价格战。

  价格战绑架了谁?
  京东投入大量的资本,但对于整个电商价格战来说,京东的投入只是九牛一毛,品牌企业才是幕后真正投入资本的“伤”家。大折扣背后频频叫苦的是品牌企业,不加入会被抛弃,如加入会亏本赚吆喝还有损品牌价值!乱价,做电商苦就苦在不可控!
  刘强东原本的微博是:“大家电比苏宁线上线下店便宜10%”,并征询价格情报员到苏宁的线下店进行比价,他原本的如意算盘是打击苏宁易购线下实体店的生意,但苏宁一参战,即拉入了正在建设的电商网站“苏宁易购”,这次的价格战成为了线上线下的一次全面战役。
  苏宁国美京东的价格战,到底谁才是真正地受害者,别忘了正在背后给他们提供货物的品牌商。
  在淘宝和京东开放平台其实是有排名的。双十一等各个大促如一次不参与,则意味着企业在平台中前三页的宝贝品牌则不能够被搜取到,更多的淘品牌和品牌企业不得不被平台电商绑架参与。
  除了开放平台业务,渠道绑架也是品牌商们头疼的问题。在以前,如果渠道商的调价系统要触及商品的成本价,则需要渠道商与供货商协商。而在这次的价格战中,刘强东表示不设价格底线。这也是很多用户看到,京东的商品在降价以后又涨回去的原因——背后正是渠道商与品牌商的博弈。
  如果只是京东单方面的发动价格战,渠道商大可放弃合作。而如今,占有家电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苏宁、国美也参与价格战,国美、苏宁正是品牌企业的大卖家,在京东进入以前,供货商的“买家市场”基本上形成了国美苏宁两分天下的“寡头经济”。此次,全员参战则苦了左右为难的供货商:如果选择参与价格战,就陷入了赔本赚吆喝的亏损中,且有损品牌价值;如果不选择参战,又会丧失市场大买家,面临缺乏销售渠道的困惑。
  更深层次的困惑在于,品牌供货商到底要不要与京东商城合作?京东商城打这次家电价格战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未来抢占家电市场份额的决心,而左右为难的品牌供货商并不乐见如此“不合作”的渠道商。但是,京东的加入,有利于改变供货商“寡头经济”的被动局面,三分天下的渠道更有利于提高品牌商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被绑架的品牌供货商,才真的是有苦难言。
  用户赢了么?
  价格站里的大老板们,都特别愿意说为了用户。表面上看,用户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但是长远看,用户真的赢了么?
  刚才已经分析,价格战既然绑架了品牌供货商,牺牲了他们的利润,品牌供货商必然以其他的渠道来弥补被蒸发的利润。以前买家电,厂商送货上门并且帮忙安装,是常有的事。而电子商务的线上销售,更多的厂商,对于价格压迫的不满,已经取消了送货上门以及安装等协议,并且在网上买的家电,更多的厂商也不愿意派出人来维修。表面上,消费者买到了价格更低的商品,但是由于被欺压的供货商回避安装维修,消费者不得不付出更大的维护代价。
  早在京东商城与当当网进行图书大战的时候,当当网的副总裁俞渝曾说,本来还可以赚钱的生意,现在每一件货都亏几分钱。过度的价格战,最终会导致行业的不挣钱,而一样不挣钱的生意能持续多久?
  此外,价格战的目的也在于战胜对手。如果价格战持续,则是一个亏损的行业烧投资人或者是股民的钱;如果有人如愿成功抢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垄断后提价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看,过度价格战,惯坏了用户,最终还是要用户掏腰包。
  从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恶性大规模的价格战是不可以被过度的使用,它会从根本上破坏行业的规范竞争。要想在长远上的良性发展,价格战应该被良性的利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