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头条热榜
Guide
名人榜
Ranklist
酷站榜
侵权投诉
加入赚钱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发贴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好友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日志
相册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网事天下
›
健康
›
食品安全担忧被放大?避免食源性疾病十大提示 ...
0
1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食品安全担忧被放大?避免食源性疾病十大提示
[ 复制链接 ]
冰无心
·
2012-4-30 12:21:54
“食源性疾病已成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4月19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全球视野下的食品安全”会上,多位权威专家在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同时,也解读了大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误区。
担忧1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靠不靠谱?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食品产业在过去的30年增加了128倍。快速扩张的过程,既代表着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符合公众的巨大需求,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说,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此病。
陈君石院士说,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大家关注很正常,但还是有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希望食品安全零风险。食品安全是没有零风险的,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痢疾菌、伤寒菌、沙门氏菌等)、污染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凡是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就是危害。现在的检测技术手段已非常先进,百万分之一克以下的东西都可检出来。再好的一个食物样品送到实验室,都能测出有害物质(危害),如,铅、镉、汞甚至放射性核素。因此,不能一检测到有害物质,就说是食品安全问题,甚至说成是“有毒”食品。
现代医学的老祖宗希腊医生巴拉塞尔萨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有毒,关键在于剂量。“凉水喝多了也死人”,就是这个道理。零风险只存在于真空中。出门坐车、坐飞机甚至走路,都有风险,但人们认为这种风险是可以接受的,食品安全的风险,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不科学。
当然,强调“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不等于说政府对食品安全保障没有责任。政府的任务是控制风险,这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担忧2
添加剂让人反感 不用行吗?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是著名食品添加剂专家,他说,现在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是非常重视加非常反感,很多人希望不再食用食品添加剂。但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如果真的不加入添加剂,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
其实,作为现代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远离添加剂。我们喝的苏打水,里面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就是食品添加剂,在苏打水里它是酸度调节剂,如果用在馒头、油条当中,就是蓬松剂;油盐酱醋、大米、白面里面,都有食品添加剂。迄今为止,我国出现的重大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因为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食品添加剂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很多人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我国明令禁止不准添加到食品中的,属于违法添加,和食品添加剂是两个概念。
孙宝国院士说,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各国所面临的侧重点不一样,发达国家主要是在供应链当中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去年美国因为香瓜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死了30多人,还有德国的毒黄瓜,这些都是在供应链当中发生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违法添加。印度去年的假酒,死了163人。
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允许使用的品种约有2500多种,不少国家的品种要比我们多得多,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最保守估计也在1万种以上。即便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有范围、剂量的限定。超范围使用的典型案例,就是去年染色馒头当中的柠檬黄。
孙宝国院士还说,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实行动态管理,去年面粉当中不允许使用增白剂,最近卫生部就停止使用38种食品添加剂征求社会意见。准备停止使用,并不是因为这些食品添加剂出了食品安全问题,一种可能是因为没有必要了,另一种可能是有更好的食品添加剂能够替代它。 担忧3
假冒伪劣食品泛滥 有人管吗?
陈君石院士说,从科学家的角度看,自2009年实施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以后,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发生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连续两年监测31个省、市、自治区的食品安全风险,去年又取得了80万个数据。风险评估方面,在学习先进国家技术的同时,也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完善计划,进行一项一项的风险评估。比如,到底中国人每人每天吃了多少含铝添加剂、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究竟怎样等;目前60%的食品安全的报道,是政府主动发现的。我们政府的监管力度、抽样检验的次数,是世界冠军。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进行这么大的监管。发达国家,不需要这么强的监管力度。
然而,从大众角度看,问题却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百姓要求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天经地义,没有错。但为什么两者有这么大的反差?
陈君石院士觉得具体原因有:第一,大众要求食品安全零风险,而实际上,我国很多食品生产属于非规模化、非标准化,现在有2亿多的农户与鸡、鸭、鱼、肉、蛋、奶、粮、蔬菜、水果等的生产、加工有关,有四五十万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有上百万个的饭店,这还不包括摊贩,难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第二,把假冒伪劣食品等同于不安全食品。第三,大众维权意识有所改善,本来不觉得是问题的,现在是问题了。第四,政府加强了监管,有很多问题被发现。第五,大众所得到的一些食品安全的信息不科学、不准确,误导性很强。
陈君石院士特别强调,消费者因为信息严重不对称而造成缺乏科学根据的担心和恐慌,是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建议从政府到民间,都应该建立起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机构和平台,加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认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也认为,科学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误解和恐慌,因而建立科学家跟大众的沟通非常重要,这种沟通不仅要在非常态的情况下开展,在常态下更要积极开展,确保科学传播的顺畅和有效。
避免食源性疾病十大提示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和混用菜板菜刀等。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 1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冰无心
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己沙发
回复
·
2012-4-30 12:22:39
冰无心
+关注
查看更多
点击回到头条首页
首页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