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头条热榜
Guide
名人榜
Ranklist
酷站榜
侵权投诉
加入赚钱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发贴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好友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日志
相册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网事天下
›
健康
›
“全民补钙”需降温 补钙过量干扰其他营养吸收 ...
0
1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全民补钙”需降温 补钙过量干扰其他营养吸收
[ 复制链接 ]
冰无心
·
2012-3-12 13:57:24
全民补钙需要降温
补过量干扰其他营养吸收,还可能增加结石、便秘、心梗等风险
2月7日,《生命时报》首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李可基教授质疑“九成6个月前婴儿补钙”的文章后,关于此事的讨论见诸各大媒体,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全民补钙”运动的又一轮关注和反思。作为全球最大的补钙市场,“中国式补钙运动”已持续多年。无数的钙产品广告将钙变成神话,在无形中造就了一个产业神话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变成了一个“缺钙民族”。不可否认,的确有一部分国人需要补钙,但形成如此汹涌的补钙热潮,背后的推手不容忽视。
“全民补钙”红火多年
“中国人全民缺钙,中国人也在全民补钙”。这句有些调侃的口号写实地反映了国人十几年的生活状态。据相关媒体报道,卫生部曾在1992年公布了第三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卫生》,其中提到了中国人钙摄取不足。自此开始,钙产品的巨大市场形成,补钙大潮经久不息。据统计,这场如火如荼的全民补钙运动规模最大时造就了120亿元的红火补钙产业。
近日,记者在走访了北京多家药店后发现,目前的钙产品市场依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红火局面,除了多达数十种的国内外品牌外,不同钙产品的主要成分又分为碳酸钙、氨基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等众多种类,钙剂形式也分为胶囊、胶丸、液体钙、片剂等,而针对的适宜人群中,也能分为儿童钙、女性钙以及中老年人钙等,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面对琳琅满目的钙产品,一般消费者根本难以分辨清楚,而药店销售人员则大都会以“效果好,吸收率高”为由头,推荐一些价格较高的高级钙产品。其中一家药店的销售员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买钙产品的基本都是年轻女性和一些妈妈,一般我们推荐什么就会买什么,高级的产品卖得会好一些。”
国人补钙几大误区
钱花了,钙剂吃了,可是,国人健康真的得到改善了吗?李可基告诉记者,在补钙这个问题上,国人其实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
补钙能治病。许多中老年人误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必须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甚至预防骨折。李可基解释,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主要因为骨骼代谢功能的减退,伴随骨钙的流失,是人体衰老的表现。补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骨质疏松,只能起到延缓其发展的作用。盲目补钙不仅浪费钱,还有可能破坏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加重骨钙流失。
不管缺不缺都补。李可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人喊了那么久的缺钙口号,实际上指的是膳食中缺少钙元素,并不一定就表示身体本身缺钙。人体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调节,如果钙元素摄取量少了,就会调节增加钙的吸收率。所以国人的身体是否缺钙很难下定论,更没有宣传的那样严重。“照理说中国人缺钙也缺了几千年,为什么还是好好地活到了今天?”
相信商家宣传。一位品牌营销专业人士说,补钙产品大战可以说是从1999—2000年开始的。当时哈药六厂通过铺天盖地的海量广告投放和影视明星的代言,迅速催生了一个高达百亿的补钙市场,
引发了全民“补钙运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产品都有精准的客户定位。有的针对老年用户,强调改善腰酸腿疼;有的针对儿童,强调可以长得高长得快;有的则定位消费能力较高的白领,强调“纯天然”、“海洋精华提取”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从人体吸收角度来说,不同的钙区别并不大,比如被宣传得很神的“液体钙更容易吸收”,而实际上固体钙和液体钙吸收率的差别不大。李可基也提出,对钙剂的吸收受人体自身需要影响很大,很多商业广告中宣传的高吸收率有夸大效果,消费者要有正确、客观的判断力,对待产品不能跟风、盲从。
儿童超剂量补钙。李可基及其团队在对北京城区218个家长调查后发现,其中202人在给孩子补钙,147个宝宝4个月前就开始补钙,到6个月时,高达9成的宝宝在补钙。但实际上,这些宝宝不是吃母乳、就是喝奶粉,根本不需要补钙。李可基告诉记者,医生建议人工补钙用意虽好,但并不合乎宝宝生长的自然规律,也不科学,如果乱补钙,反倒可能影响发育。
依赖钙产品补钙。看着琳琅满足的钙剂产品,听着天花乱坠的宣传口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服用钙产品当成补钙的唯一途径,觉得吃着方便,效果也好,但却忽略了日常膳食中钙质的补充。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教授曾强调,应该将饮食补钙放在首位。
“补过了,和缺钙一样有害”
李可基表示,国人补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有些人还会抱有“突击补钙”的错误想法,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比如有的人补钙时不能持之以恒,记起来时就吃钙片,有时候甚至过量补钙,一天进食多次。但营养素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缺乏对健康不利,过量也对健康有害。如果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肾结石、便秘,甚至增加心梗、前列腺癌风险。
此外,何计国也表示,按化学成分分类,目前的钙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有机钙,如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另一类是无机钙,主要有碳酸钙、柠檬酸钙等,它们被制成片剂、胶囊、泡腾片、口服液、咀嚼片等形式。很多人盲目迷信高价钙,以及所谓“听起来更高级”的氨基酸螯合钙等,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既损失金钱,也促使商家过量开发各种“高档”钙剂,谋取暴利。何计国说,普通的钙,比如碳酸钙,食品级的原料每吨(1000公斤)也就1000来元,而很多钙片的含量仅为几百毫克,一瓶钙片,钙本身的成本不会超过1元,其他则是维生素D、淀粉等原料成本,以及生产、销售、推广成本。
两位专家同时建议,消费者首先要弄明白,自己需不需要补钙;如果需要的话,根据剂量大小、是否含维生素D等,选择合适的剂型。不要盲目追求进口、昂贵、大剂量的产品,也不要跟风看着别人补自己也补。“补过了,和缺钙一样有害。”李可基说。
补钙的特殊人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梁芙蓉主任医师说,一般人如果有喝牛奶的习惯,一天一杯250毫升的牛奶,再加上正常饮食,钙是不会缺的。对于不喝牛奶的人来说,光按照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还是需要补充钙剂的。以下两个人群,则要特别注意。
婴幼儿及儿童。梁芙蓉说:“老百姓所说的孩子缺钙,其实大多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补再多的钙也没有用。所以,出生后15天必须开始吃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D;1岁以内,冬天和夏天都需服鱼肝油;1岁以后,夏天晒太阳多可以不吃鱼肝油,但冬天必须吃。
梁芙蓉强调,婴幼儿补钙易犯4种错误:1.单补钙或单补维生素D;2.停止母乳喂养后,就不再喝牛奶或配方奶,事实上,奶制品是钙最好的来源;3.钙和维生素D都补了,晒太阳太少;4. 将“元素钙”的量等同于钙制剂的量。
老年人群。到了黄昏的年纪,动作不那么利索了,腰酸腿痛开始纠缠不休,有的人身高开始变矮,甚至受一点点力就会骨折,此时人们往往认为“身体缺钙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副主任医师周健告诉记者,以上那些骨骼衰老的症状其实都是骨密度下降所致。人到了老年,骨密度滑坡是一种自然现象,这跟人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因此,老年人与其说要“补钙”,不如说应该预防和纠正骨质疏松。
周健说,老年人是否需要补钙,首先要做一系列检查,评估身体状况。这些检查包括:血液中钙、磷、镁的水平,骨密度,肾功能等,并且要看是否有肾结石病史和引起血钙升高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等。如果有肾结石和甲旁亢,是不能补钙的。
“对于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仅仅补钙远远不够,应该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制剂等药品。”周健说,这样才能使得吃进去的钙得到吸收,并且顺利地进入骨骼,让骨头更坚硬,让身板挺得更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 1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冰无心
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己沙发
回复
·
2012-3-12 13:58:00
冰无心
+关注
查看更多
点击回到头条首页
首页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