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胃病是高居白领职业病的前几名。不少人出现了饭后火烧心,常伴随疼痛、闷胀感等情况,专家认为这或许与胃食道逆流相关。
常见的症状
食后一小时左右,胸骨下方有灼热感(火烧心),常伴随疼痛、闷胀感,严重者酸液上冲,造成打嗝、呃酸、吞咽困难、胸闷、胸痛或引发咳嗽、气喘。
长期慢性的刺激会造成食道黏膜变性,衍化成食道癌的癌前病变。
胃食道逆流的致病机制
与下食道括约肌功能松弛、食道黏膜屏障和胃排空功能失调等有关。
症状的产生一般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吃过多、过快,吃饱后做剧烈运动,或马上躺下休息都会诱发。另外,与缺乏运动、肥胖、情绪压力也有相关。
临床上,有部分“慢性咽喉炎”的患者,长期喉中有卡痰的感觉,吞咽有异物感,若又伴随火烧心、溢赤酸的症状,必须考虑胃食道逆流的可能。
对症下药 中医五招巧妙应对
中医并无胃食道逆流的病名,而是以症状叙述,如痞满、反酸、呃逆、嘈杂、梅核气等。
肝气犯胃:和情绪有关。遇压力则易吞酸呃气,打嗝腹鸣,胸腹烦闷,胁肋作痛,食欲减退。舌边红、舌苔白干、脉弦紧,治法宜疏肝和胃降逆,可以柴胡疏肝汤、逍遥散为主加减。
火郁犯胃:易饥、泛酸嘈杂、胃部灼热感明显,伴有烦躁易怒、口臭、牙龈肿痛、便秘尿黄、舌红、舌苔黄燥、脉洪数,治法宜清热解毒,可以黄连解毒汤为主加减。
脾胃气虚:食欲不振,泛吐酸水或清水,胸腹隐痛,进食少即感胸膈噎塞感,伴有大便稀溏或有夹杂不消化食物,倦怠乏力。舌淡白,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缓。治法宜健脾益气降逆,可以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为主加减。
食积:因饮食不节造成,嘈杂欲呕、呃气带有腐臭,进食症状加剧,甚则腹部疼痛拒按,可伴随大便难、排气少、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宜保和丸合平胃散为主加减。
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食过量、过快、三餐不定时,并且减少抽烟、酗酒,过食太刺激、辛辣、过甜及糯米类制品,睡觉时,床头可抬高10到20公分,并在睡前3小时减少进食。
胃食道逆流的症状是多样的,有时容易和心脏、肺部的疾病混淆,如有上述症状,应请教专业医师及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