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头条热榜
Guide
名人榜
Ranklist
酷站榜
侵权投诉
加入赚钱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发贴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好友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日志
相册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网事天下
›
健康
›
90%药品无儿童专用剂型 中国孩子面临无药可用 ...
0
1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90%药品无儿童专用剂型 中国孩子面临无药可用
[ 复制链接 ]
冰无心
·
2013-1-9 14:02:55
本帖最后由 冰无心 于 2013-1-9 14:07 编辑
没有玻璃窗,也没有隔板,北京和睦家医院的药剂师冀连梅和医生一样,面对面和患者交流。
一个冬日的午后,她正详细地给一个父亲解释两瓶喷雾剂的区别。大夫给他5岁的儿子开了两种治疗哮喘的药物,但打开说明书根本看不出来两者的区别,更别提小孩子该如何使用了。
这几乎是每位父母遭遇过的尴尬。整整一层楼的药店里,儿童药品只占据了巴掌大的一层货架。打开说明书,提到儿童用药大多是笼统的一句“请遵医嘱”或“酌情减量”,让心急火燎的家长无所适从。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标明服用剂量的退烧糖浆,还要按照不同年龄甚至不同体重来服用,大人不得不找出计算器进行千克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在中国当父母,只知道阿司匹林可不行,你要明白什么叫麦角胺、氯霉素和乙酰氨基酚,学会用半衰期来计算药物排出体外的时间,甚至要像金庸笔下的小龙女一样练习玉女素心剑法,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指甲盖大小的一粒药劈成8瓣,”一位母亲忍不住叹了口气说,“不学点儿科医学知识,根本不放心。”
“一种是紧急发作时缓解症状用的,一种是让孩子长期使用改善体质的。”冀连梅对那位父亲解释说。她指出在药学的临床研究中,儿童通常不作为观察对象。这意味着不仅缺乏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配方药物,更缺乏对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解释。据统计,我国每天有数百人死于不良用药,其中儿童占32%。
“儿童虽然是个小人,但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用药要慎之又慎。”从2011年起,冀连梅开始通过微博向公众普及儿童的安全用药问题。
“什么,”那位母亲大吃一惊,“那中国的孩子怎么办?”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说法,儿童用药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9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其中许多儿童死于原本可以治愈的病症。不仅如此,许多儿童使用的药物对儿童的作用尚无定论,甚至没有获得许可对儿童使用。
而来自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是12.9%,新生儿高达24.4%,成人只有6.9%。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我国7岁以下聋儿,超过30%是因药物过量造成的毒副作用所致。
这其中的首要问题是无药可用。来自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数据表明,我国儿童专用药物剂型同现有药物剂型的比例高达1:59,90%的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在我国2009年发布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药物数量偏少,尤其是在102种中成药中,只有1个儿童专用品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则显示,以专门治疗婴儿腹泻的一二线抗生素为例,北京协和共有西药1300种,儿科专用药品只有31种。
一位姓翟的儿科医生依然记得,一位父亲为了给5个月的孩子喂药,先拿着剪刀在药片上剪出几个豁口,再找出一只玻璃杯将其压碎,最后小心翼翼地挑拣出近三分之一的药量。
他的儿子得了重症肾病,每天需要两次服用一种名为“强的松”的特效药物。对于这个还不到半岁的小宝宝来说,即使是磨成芝麻粒大小的药片,仍然巨大得难以吞咽。不得已,这位父亲把药片磨碎后,还要将其泡在水里,用奶瓶给孩子喂进去。
“即使如此,剂量仍然不够准确,”翟医生很是无奈,“在国外这种药物有液体的口服剂,可以用针管来抽取适当剂量。”
儿童药品剂型、种类的缺乏,与儿童药品研发市场的不景气脱不开关系。目前,我国很多制药企业以生产成人药品为主,多数儿童药品是由制药企业附带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以呼吸系统药物为例,眼下只有上海、沈阳、无锡、温州等6地的一些医疗机构参与试验,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药品更新和淘汰速度又过快,药品厂难以赢利。
冀连梅回忆起在美国沃尔玛药房的工作经历。美国大部分药品不但有儿童剂型,还有给儿童辅助用药的糖浆。这种糖浆包括桔子味、水蜜桃味、草莓味等多种口味,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喜好挑选。她记得,自己回国后在和睦家医院工作,一位外国人来买糖浆,却被告知没有。
“什么,”那位母亲大吃一惊,“那中国的孩子怎么办?”
把大人的药减量给孩子吃,是“用孩子做药物实验”
由于缺乏儿童药剂,许多儿科医生不得不给孩子开一些成人药物,然后“儿童酌情减半或遵医嘱”。
但这种做法并不正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是“用孩子做药物实验”。“孩子可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药物标准化研讨会的儿内科专家鲍一笑指出,“这正是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必须不一样的一个原因”。
上海瑞金医院儿科医生肖园表示,儿童在体格和器官功能各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的差异更为显著。
以承担排毒、解毒功能的肝脏、肾脏为例,新生儿的状况,就跟6岁的儿童完全不一样,13~14岁的孩子又是一个模式。在新生儿当中,又可以划分成两组,一组是发育成熟后出生的婴儿,另一组是早产儿。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儿童按生理特征划分为7个阶段,并建议不同时期儿童所适合药物的剂型。但在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只有个别药品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建议使用不同剂量的,大部分药品都没有依照儿童的年龄段进行分类。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有时候不得不求助于说明书。但翻翻国内的感冒药、抗生素等药品说明书,那张薄薄的小纸片儿上,大多简单地写着“儿童在成人监护下使用”、“或遵医嘱”,有的甚至是一句不良反应和禁忌“尚不明确”
“国外的药品说明书有两类,一类是用通俗易懂的话给患者看的,一类是用专业的医学名词给医生看的。”冀连梅表示,“许多药品的说明书,往往真的是‘书’厚得像本书。”
不该给孩子用的药用在孩子身上,“真是匪夷所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儿童乱用药,甚至医生乱开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久前,5个月大的果果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开了5种药。妈妈不放心,找了一位学中医的朋友咨询。对方告诉她,其中两种药根本不适合给5个月的宝宝吃,“可能会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果果妈妈当时就觉得“心都要碎了”,“真心后悔大学没修儿科或者药理什么的专业”。
不久前的12月3日,河北献县的一家妇幼保健医院突然在凌晨1时40分停电,直到早晨6时30分,医院才启动应急发电。一名保温箱里的新生儿,在寒冷中苦苦支撑了5个小时之后,出现了发烧、打喷嚏的症状,4日下午,孩子开始呼吸困难。
父亲李大兵按照医生的嘱咐,买来两瓶滴鼻净。“用完滴鼻净孩子就吐了,但大夫说没事了,说孩子情况挺平稳。”第二天凌晨,孩子的姥姥发现,自己刚出生3天的小外孙,已经停止了呼吸。
“先不说停电断氧的事,给新生儿用滴鼻净这个药?真是匪夷所思。”在舆论纷纷指责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时候,翟医生对这起事故中滴鼻净的使用十分诧异。
据他解释,鼻眼净的成分是奈甲唑啉,是一种拟肾上腺素药,目前,国内已经有多起婴幼儿应用滴鼻净引起中毒的报道,这种药品会导致婴幼儿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该药品是禁用于婴幼儿患者的。
另一种已经被淘汰的药物,却仍在中国不少地区使用。“退热针通常使用的是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含氨基比林的药物,这些药物早就被淘汰了。”冀连梅强调,“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向家长和儿科医生提出建议,宝宝发烧不要注射退热针!”
“这类药物用在儿童身上,可能会导致(儿童罹患)致死率极高、极其痛苦的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她在微博里提到那个可怕的副作用时,甚至不忍心贴上图片。
她自己的女儿最近也发烧了,“吃了3次泰诺林退烧,生理性海水盐喷雾器洗鼻子,生理盐水雾化排痰缓解咳嗽”,“小公主”坐在地毯上用积木搭建城堡,虽然生着病,照样“吃喝玩不误”。
(文中患者皆为化名)
转自:中国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 1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冰无心
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不留沙发
回复
·
2013-1-9 14:07:05
浏览过的版块
要闻
日常
冰无心
+关注
查看更多
点击回到头条首页
首页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