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喜获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先进县
天长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天长”为主题,以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创新天长”为主线,以实现追赶跨越、打造“千亿天长”为主调,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开放承接、全民创业、工业强市、城镇带动、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并重,承接转移与自主创新并重,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突出科学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0.3亿元,同比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103.3亿元,增长35.6%;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45.1%。近日,在201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先进县考评中,该市跻身一类县第四位,创历史最好成绩。突出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天长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上亿元的奖励、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今年实施了总投资超60亿元的165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电子元器件产业可望超百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累计新上太阳能光伏、动力锂电池、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企业30多家,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基本形成了单晶硅拉棒、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产品等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吉阳新能源投资50亿元新上50条年产2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一期10条生产线今年8月份建成投产。今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力争2012年突破200亿元,2013突破400亿元。
突出改善人居环境全力加速城乡建设
2009年6月以来,该市全面实施了新一轮城乡大建设,两年来,累计投入近30亿元建成了红草湖湿地公园、市民北广场、“两河”景观一期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建成了两家四星级酒店、天发广场、天润城家居广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设施,档案图书大楼、市民公园、规划展示馆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去年底,市区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今年将扩大到35平方公里。建立了城建项目“建、管、养、运、监”五大平台,健全了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荣获首届、第二届省级文明县城。从今年起,该市大力推进了“三城联创”,力争用两年时间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用2至3年时间创建国家级文明县城。设立了2000万元的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奖补资金,重点支持集镇和中心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已有1.2万户农民在集中居住点建房,3.8万人迁入新居。“十一五”累计投资23亿元建成了交通、电力、水利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突出园区扩容升级强力推进招大引强
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全面启动了天长、秦栏2个省级开发区,铜城、杨村、汊涧3个强镇特色园区以及其他11个镇(街)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两区多园”规划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目前“两区多园”建成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859家,631家建成投产;到年底园区面积可达42平方公里。突出加大了招大引强力度,市财政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的招大引强奖励资金,新组建了七大产业招商办公室和七个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除吉阳、天康新能源项目外,还成功引进了中国风电集团投资30亿元年产30万KW高邮湖风力发电,中石油投资20亿元的管道天然气,浙江琥珀集团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发电,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金属材料综合交易园,总投资5亿元的粮食产业园,总投资超5亿元的天宇光电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入驻天长开工建设。去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4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超额完成百亿招商任务;今年确保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180亿元。
突出实施民生工程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去年,全面完成了省、滁州市安排的33项民生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当年拨付资金2.7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585万元,配套资金到位率135%,建成廉租住房一期740套,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稳定在4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连续多年100%全覆盖,被省政府授予2010年度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市。同时,该市圆满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公益性回归,药品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国家、省医改办的充分肯定。(滁州在线)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