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网头条 发表于 2012-2-7 15:19:23

天长人的农历节,不够你来补充吧!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日为春节,俗称“过年”。本市传统节日。于年节期间,人们穿好、吃好、整日娱乐、以示庆祝。其礼仪习俗也甚多,有守岁、吃年饭、吃汤圆、敬天地、家堂、祖宗、拜年、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放鞭炮、走亲戚、放烟火等。各行各业还有其它特殊习俗礼仪,如农民敬土地,商人接财神等年初一这天,忌讳也多。如不扫地、不倒水、不动剪刀针线、不“开生”、不说不吉得话等。
    建国后,人民政府规定正月初一至初三为春节假日,以使人民群众合家团圆,难度春节并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活跃和丰富节日生活,一些机关、厂矿单位向军烈属、离退休干部、“五保户”、劳动模范慰问、拜年。
元宵节:
    古称“上元节”。本市俗称“灯节”。时在农历正月十三到十八日。源出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庭、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后演变成民间盛大节日。本市元宵节自古即盛,有吃元宵、观花灯、要礼火、打灯谜、等习俗。地方年景好,即举行“闹花灯”。于正月十三试灯,十五正灯,十八落灯。是时,家家户户,各行业皆出灯。白日玩龙灯、花船、花担、台阁等,夜晚观灯。灯型有飞禽走兽,翎毛花卉,各逞姿态,争奇斗妍。灯节最后一日于阔水处放荷花灯。民间并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即上灯日吃元宵,落灯日吃长寿面。
    建国后,元宵灯会一度停止,有节而无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恢复,灯彩的制作技术、灯会规模都大有发展。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有娘家接女儿,发婿聚餐习俗,谚云:“二月二,家家接女儿。”也有“抢土地灯”习俗:是日晨,妇女不孕之户,邀集亲友,敲锣打鼓去土庙抢红灯笼回家以求生子。常途中遇另一户抢灯,造成斗殴。抢回红灯,挂不服妇卧帐子上。碰巧生子,于次年二月二送十二只红灯笼到土地庙酬神。别家再抢。今接女儿之俗尚存,抢红灯俗随土地庙消失而消失。
清明节:
    时在阳历四月四前后。本市人称“鬼节”。于是日,家家户户祭扫坟墓、祭祖,并有佩戴柳球到郊野踏青、放风筝习俗。
    建国后,比俗存。机关、学校、群众团体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代,于清明节举行祭扫革命烈士墓,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
端阳节:
    又称端午。五月酷署将至,痉病滋生,古称“恶月”,故本市端午节习俗有:各家住宅门头悬挂菖莆、艾,以衬衣禳毒气,中堂钟馗像以辟邪;儿童背艾叶虎、穿虎头鞋,围绣有“五毒”(蛇、壁虎、蜈蚣、蚊、蝎)的红肚兜,手、足腕系五色丝索,以辟邪毒;道士向各家送端午辟邪符;正午时,人不出户,以避日互。称“躲正午”。饮食方面,早上吃粽子(有实心有包咸肉馅、火腿馅、红枣馅、蜜枣等),中午吃“十二红”(苋菜、咸鱼烧肉、蒜瓣烧黄蟮、虾仁豆腐汤、火腿、咸鸭蛋、炸虾、红罗卜丝、桃子、杏子、枇杷、红皮萝卜),饮雄黄酒,以驱虫除秽。并用酒中沉淀的雄黄在孩子额上画“王”字、抹耳朵、手臂以避“五毒”;午后赛龙船。
    端午诸多习俗,今大多不存。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称“孟兰盆节”,本市民间也认为是 鬼节 。是日家家于中午前祭祖。县城和各大镇从此日至七月底,百姓集资,每晚在街上请道僧演经文,做“孟兰盆会”,意在“施食划孤,超度九幽十八狱之孤魂野鬼。”夜间放荷花灯,也有富家在街心展示家藏古玩,炫奇斗胜。
中秋节:
    又称“仲秋节”、“团圆节”,俗称“八月半”。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本市俗:早吃糖芋头;中午吃团圆饭,席上必须有藕夹子、山药煨鸭;晚上于院中设香案、陈列月饼、整藕、芡实苞、毛栗、石榴、芋子、花生、苹果等水果食物祭月、赏月,儿童于月下玩“月宫灯”、“走马灯”,垒“宝塔”谚有“在家不敬月,出门遭雨雪”,是日,出门在外者,都设法赶回家人团聚、敬月。中秋习俗今多存。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又称“茱萸节”。古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避灾习俗。本市习俗:重阳节糕饼店出售方糕、、面羊、三角彩旗。农民买回,吃糕、吃面羊,向往步步登高,彩旗插到田头以驱虫鸟。重阳节习俗今不存。
冬至节:
    俗答“大冬”,时在农历十一月间。是日,家人团聚,备办佳肴祭祀祖先。本市有过了冬至,家家户户开始陆续备办“年货”之俗,如风制、腌制鸡、鸭、饿、鱼、猪肉、牛肉等。
腊八节:
    时在农历初八。先为佛家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于此日,佛弟子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以食。后民间争相效仿煮“腊八粥”,合家聚食、馈赠亲邻。本市民间煮“腊八粥”,主要以籼米、糯米、红豆、绿豆、红枣、黑枣、蜜枣、白果、莲子、芡实米、菱角米、胡萝卜等为材料。抗日战争前,每年腊八节县城北观音庵都煮“腊八粥”上街出售,民争购。今此俗已淡,唯应景而已。
祭灶节:
    俗称“送灶”。时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官三民四”。于祭灶前数日,尼姑庵即开始向各户送“灶疏”,是日各家各户焚香供食物,送灶神上天宫。送走灶神,“家天主,笤竹舞”,即用笤打扫户屋,日“掸尘”,并理发、洗澡、洗衣,“去尘秽,净庭户”以迎新年。
除夕:
    俗称“年三十子”农历年最后一天夜晚。本市俗:除夕前一日,家家祭祖先,为“家祭”,除夕当天,贴“神恭郁垒”门神,贴年画,户内外气象一新。晚,合家围坐吃“辞岁酒”,(或称“守岁酒”),酒席菜肴比较丰富,即使贫困人家,千方百计也要稍比往日改善。吃罢“辞岁酒”,厨房忙搓初一晨吃的元宵,然后一家人“围炉”娱乐、谈天以守岁,至子夜开大门燃放鞭炮,迎接新岁到来。

寒雪 发表于 2012-2-7 16:26:32

沙发,蛮全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长人的农历节,不够你来补充吧!